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西陵峡

郦道元 郦道元〔南北朝〕

 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,《宜都记》曰:“百黄牛滩东入西陵界,至峡口百许里,山水纡曲,而两岸高山壁障,非日中夜半,不见日月。绝壁或千许丈,其石彩色,形容多所像类。林木高茂,略尽冬春。常鸣至清,山谷传响,泠泠不绝。所谓三峡,此其一也。

  山松言:常闻峡中水疾,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,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。及余来践跻此境,既至欣然,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。其叠崿秀峰,奇构异形,固难以辞叙。林木萧森,离离蔚蔚,乃在霞气之表。仰瞩俯映,弥习弥佳,流连信宿,不觉忘返,目所履历,未尝有也。既百欣得此奇观,山水有灵,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长江水又流向东,流过西陵峡,《宜都记》上说:“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,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。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,要不是中午或半夜,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;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,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,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。高茂的林木,到了春冬之交略显凋零。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,在山谷间回响着,清越不绝。”(人们)所称的“三峡”,这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袁山松说:“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,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,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。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,一到那里,感到特别欣喜,才相信耳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此文先以江水东流为线索,引出西陵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;接着通过山松的言论,表达了自己对峡中水疾耳闻与亲见的对比;在描绘具体景色时,文中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生动的比喻,将西陵峡的奇峰异石、茂密林木描绘得栩栩如生;最后表达了自己对西陵峡美景的赞叹和感慨。全文运用多种写作方式,展现了作者对此处的流连忘返和深深陶醉以及由此生发的感慨,使人获得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。

郦道元

郦道元

郦道元(约470—527),字善长。汉族,范阳涿州(今河北涿州)人。北朝北魏地理学家、散文家。仕途坎坷,终未能尽其才。他博览奇书,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,后又游历秦岭、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,考察河道沟渠,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、历史故事、神话传说,撰《水经注》四十卷。文笔隽永,描写生动,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,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。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,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。另著《本志》十三篇及《七聘》等文,已佚。 10篇诗文  117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古今学者

颜之推 颜之推〔南北朝〕

  学者,所以求益耳。见人读数十卷书,便自高大,凌忽长者,轻慢同列,人疾之如仇敌,恶之如鸱枭。如此以学自损,不如无学也。古之学者为己,以补不足也;今之学者为人,但能说之也。古之学者为人行道;今之学者为己修身,以求进也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陌上桑四首

王台卿 王台卿〔南北朝〕

郁郁陌上桑,盈盈道旁女。
送君上河梁,拭泪不能语。

郁郁陌上桑,遥遥山下蹊。
君去戍万里,妾来守空闺。

郁郁陌上桑,皎皎云间月。
非无巧笑姿,皓齿为谁发?

郁郁陌上桑,袅袅机头丝。
君行亦宜返,今夕是何时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奉和代徐诗二首·其二

王融 王融〔南北朝〕

自君之出矣,金炉香不燃。
思君如明烛,中宵空自煎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